当前词条:宝来拉高速来源:网上车市网友或论坛
新宝来拉高速这个概念从以前流传下来,早期的国产车加工面十分粗糙,磨合中会有大量被磨削下来的金属碎屑,加上那时的机油虑空隙大,其它诸如悬挂、轮胎、轴承等等各方面都不怎么地,所以那时的车磨合车速很低而且要勤换机油勤保养。在磨合后(实际上应该说是磨合后期而不是磨合完成)需要高速跑一下,以便于缸筒、曲轴、突轮轴、轴承等个摩擦面形成"镜面",减小摩擦阻力,这样车才能跑的顺畅。
再说拉高速。如果说磨合后拉一下高速车就能好用,这合理吗?是不是我们出生的时候或者成年的时候好好洗一次澡,就可以一辈子不赃?显然这个理论是不对的,车也一样,拉一次高速并不能使车一直好用下去,所以说磨合后拉高速的意义并不大,当时的确可以感觉车有力,其实随便什么时候去高速路用高速跑一圈回来,车都会好用一段时间,这点我相信是每一个车主共同的体会。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拉高速?我认为那些长期行驶在拥堵路段的车辆最好能定期上高速跑一下,或者叫拉一下高速。高转速对车有什么好处,如何驾驶可以让自己的车好用,从原理上讲是这样: 1.汽油流动速度低,易在进气门形成胶质,影响进气。电喷车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电喷车和化油器车不一样,喷嘴喷出的燃油颗粒很小,不再需要化油器车那样在进气歧管和空气混合后再进入汽缸,而是直接喷射在进气门背面,和吸入的空气一起进入汽缸。
由于汽油提纯时的不彻底和某些添加剂的作用,会在进气门和汽缸气门口形成积炭、胶质,久而久之进气通道变小,进气不足,车无力。要提高喷油量加快汽油流动速度,汽油的清洁作用会将积炭和结胶清洗掉,虽然不能避免其形成,但可以大大延缓其产生的速度。 高转速换档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尽快让车进入经济档位,操作得当并不会增加多少油耗。因此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持高的转速是有益的做法,比拉一次高速要管用的多。
长期拥堵路段行驶的车辆最好能定期跑一下高速也是因此。 另外还有一点我想说一下,高转速换档的目的是尽快进入经济档位,从油耗上并不会增加多少:喷油量靠ECU改变喷油的占空比信号实现,ECU根据转速传感器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来确定发动机工况,按预存曲线得到此工况的空燃比,而后依据进气量算出目标喷油量就可确定目标喷油时间,再根据水温、进气温度、氧传感器等信号修正得到最终正确喷油时间,因此油耗和转速不是线性的比例关系。
很多从底转速换档改变成高转速换档的朋友反应发动机噪音和震动大、油耗增加,是的,这是肯定的,这点恰恰说明发动机需要磨,由于积炭、结胶、杂质等原因,发动机内耗大,发动机的功率有相当一部分消耗在克服内耗上了。
即便是5v发动机,最大输出扭距也不过150牛顿/米,轮胎螺丝要求的拧紧力距是120牛顿/米,也就是说如果单纯靠发动机,它的力气刚够拧紧一颗轮胎螺丝的。驱动车身行驶是靠变速箱放大扭距来实现,内耗大时外部负载大点发动机就被"憋"住,所以如果发动机本身输出小一点,车会感觉很无力,进气不良或排气不良时易发生震动。
最简单的例子是开空调,空调压缩机为了维持工作相对高的转速是靠发动机曲轴驱动的,捷达车的压缩机大概要耗费3匹马力,I系发动机大概是74马力,压缩机的功耗只占很小比例,而开空调后动力下降远的感觉比这个比例大,如果把压缩机接在轮胎上,开不开空调几乎没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