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词条:路虎揽胜运动版操控来源:网上车市网友或论坛
路虎揽胜运动版5.0SC操控表现出色:2005年发布的揽胜运动版在路虎家族中并不是一款历史悠久的车型,它的底盘来自当时的发现3,但却冠以“揽胜”的名字,一个披着“揽胜皮”的发现3在刚刚问世的时候多少有些让人难以琢磨。而随着揽胜极光的亮相,揽胜家族也变得越来越庞大,现在来看我们更容易理解揽胜运动版的定位了。
2009年初,揽胜运动版跟随揽胜和发现3一起完成了改款,换上了更加华丽的外套,“肺活量”也增大了不少。这个当初用着发现3的“基因”,披着揽胜“外衣”的家伙,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大家认识,并且通过自己的实力被大家认可。
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已经越来越多的在路虎车型上使用,而在揽胜运动版上,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在原来5种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种动态模式,这在揽胜极光问世前,是路虎车型中唯一配备动态模式的车型,方向盘挡拨片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从硬件上说,揽胜运动版的运动性,确实名副其实。
在动态模式下,理论上讲,转向更加灵活,同时油门踏板行程、稳定性控制更加灵敏,换挡的响应时间也会提高10%。此外,动态模式也针对底盘方面做了专门的调教,后部防倾杆刚度增加20%。不过在动态模式下,离地间隙是不会降低的,依旧保持172mm的标准高度。
实际驾驶来说上面的各种变化感觉并不明显,如果你把动态模式看做是其他车型的运动模式,可能揽胜运动版的变化并不会那么激进,起码它不会在档位控制方面直接降一个档位,给你带来加速的快感。
而除了公路驾驶外,既然是辆路虎,揽胜运动版在越野方面也自然不会放松。既然要越野,首先你要有越野的资本,揽胜运动版拥有227mm的离地间隙,这是在标准高度下升高55mm后得到的,这样你就拥有34°的接近角和29°的离去角,以及最大700mm的涉水深度。另外它还配备了现在越来越少见的低速四驱系统,以及电子的中央差速器锁,而电子后差速器锁为选配,我们测试的这辆车型并未配备,但面对一般恶劣路况这已经足够了。
除去动态和普通模式外,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还有4种面对各种路况的模式,但考虑到客观因素,我们并不能一一对其测试。最后我们来到京郊的一片沙漠,希望揽胜运动版不会让我们失望。首先热身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将底盘升至最高,切换至低速四驱,同时将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调至沙地模式,剩下的我们就全部交给揽胜运动版吧。
在沙地模式下,变速器会自动选择二挡起步,以防止车轮打滑造成陷车。开始的路途对揽胜运动版来说没有任何难度,我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起来,我们找到了一个大约25°的沙坡,想看看它的能力。前几次的尝试都没有成功,在坡中段它就陷了下去,四个车轮无奈的空转,但沙地一点附着力都没有。之后我们关闭了动态稳定性控制系统(DSC),以确保电脑不会限制我们的动力输出,同时在道路选择上我们偏移了半个车身,希望可以获得更大的附着力,最终我们冲到了坡顶,但到达坡顶时,揽胜运动版还是陷车了,这次无论我们是前进还是后退,都无动于衷,半个车轮基本埋在了沙中,深层的湿润沙土已经被我们抛开,四个车轮无奈的空转。
这次我们以牺牲两个桩桶的代价把揽胜运动版救了出来,但受益匪浅。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确实很出色,它就像卡片机的各种模式,你需要做的就是转换到相应的模式即可。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这套系统对悬挂、变速器、分动器、以及差速器锁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你不能单独控制这其中的一项,例如在选择“岩石爬坡”模式时,必须要选择低速四驱,还例如你不能单独的控制差速器锁的开关,而离地间隙更多的是更具车速来控制的。所以这对于入门的驾驶者来说会让你觉得越野非常轻松,但如果你想有进阶的表现,它就不会给你太多的自由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