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词条:奔驰smart试驾来源:网上车市网友或论坛
在罗马驾驶smart,其实已经变成一种入乡随俗,因为这里完全可以作为smart的示范城市:全城跑着至少8万辆各时期各型号的smart,是毫无争议的全球smart密度和保有量最大的城市。smart俨然也成为了罗马的一张名片,这也是我们这次选择罗马作为“smart大都市体验”的原因。Do as Romans do,身在罗马城,就做罗马人。这次我们试驾的正是最新的2011款Smart fortwo。
与改款前相比,最直观的区别在于LED日间行车灯的应用(作为一款标榜时尚的车型,LED不被应用显然有点说不过去)以及两款标志性的全新颜色:哑光绿和金属蓝。其他细节都没有这两点来得直观:多了一个白色的tridion safety cell安全结构、油箱盖与车身同色、中控台增加了显示屏(中规车暂时没有这项配置)、所有的按钮都作了重新设计、敞篷版多了蓝色和红色的软顶……核心的发动机,虽然61马力/71马力/84马力的输出功率保持了不变,但燃油经济性都有所改进,以国内常见的71马力版本为例,百公里燃油消耗从4.3升下降为4.2升,二氧化碳排放从103克降为97克——微乎其微的改进,更多地是体现态度:柴油版的smart fortwo就一直捍守着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最低量产车的荣誉。
到过罗马的人都知道,在这个城市开车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甚至包括来自意大利其他地区的本国人,也都惧怕在罗马开车。首先是城市体量大,且高低起伏,道路分布无规律可循;而且因为道路狭窄,所以设计了众多的单行道,这成为很多不熟悉路的司机的噩梦。罗马的车非常多,除了汽车,还有大量的轻骑、摩托车和旅游大巴,以及一年四季来自世界各地络绎不绝的游客,都在跟汽车抢路。
最后,也是最头疼的,就是停车。我当年在这里曾经有过转一个多小时找不到车位的尴尬经历。和很多大都市不同,罗马不是车位太贵,而是根本就没有空车位。而且不仅白天没有,晚上也没有,所有的车位上都似乎永远停着车,让人觉得特崩溃。
上下班高峰期,罗马的交通状况令人绝望,周末也没有好转。因为台伯河穿过市中心,很多车辆要来往于两岸,所以河岸附近的道路就更加拥堵不堪。而这次城市用车体验活动的组织者,就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次“晚高峰跨越台伯河”的“暴堵之旅”。
这绝对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晚上六点三十分,我们集结完毕。组织者用激动的语气对大家说:“堵车已经开始了,半小时以后会慢慢达到饱和的峰值状态,大家必须赶紧出发,晚了就赶不上晚高峰了!”哇,好让人“期待”啊!一行5辆smart鱼贯而出,立马淹没在夕阳下的车流中。半自动的变速箱,是smart的乐趣,也是诟病,那种离合器咬合时的顿挫感(还有mhd自动启动停止)让人非常不习惯,是选择慢慢习惯还是放弃习惯让smart的顾客群分流成两派。如何弱化类似的诟病?
smart提供了两种方案:一是博速的高性能版本,输出暴力、操控灵敏、排气低沉……上升中的肾上腺可以屏蔽一切抱怨;另外一种是纯电版本的smart ED,彻底没了变速箱,也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早期Tesla的锂电池组因为充放电等指标欠佳被戴姆勒与EVONIC的合资产品所取代,135公里的续航里程也决定了这个车还是在城市内游走比较实际。这两种选择,第一种已经可以在国内实现,第二种也开始在国内做适应性测试,只是大范围的应用还需要配套设施的完善。
我在纽约体验过smart电动车,非常棒!完全屏蔽了传统smart驾驶中几乎所有困扰驾驶者的问题。所以这次我选择的是Brabus版。速度优势暂时还用不上,但提速的明显加快还是在堵车中帮了我不少忙,超车并道都从容了许多。拥挤的车流中,我们几辆smart自由穿梭,而身边永远会有各色“同类”陪伴。这个城市的smart的确是多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微型车小巧灵活的优势,除了停车,在堵车中也特别管用。就是一个字,钻!
2800年的历史承载,让罗马不愧为“露天的历史博物馆”,任何一个景点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现在能留存下来的,有历史的偶然也有历史的必然。与之相比,smart的历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过程中也处处透露出 “物竞天择”:1997年smart先推出city coupe(后改名为fortwo),此后roadster、roadster coupe、for four……各车种依次推出,固然丰富了smart产品线,但叫好不叫座的现实,让计划中的formore及时刹车,在2006年换代后只保留了fortwo一款。整个过程中,提供类似车型的只有smart一家。
在我看来这更是smart的回归:早在1972年,时任奔驰工程师兼未来交通项目协调人的Johann Tomforde在给高层的信中表达了他对未来都市发展的担忧,并提出了汽车在未来会是“一个全新的、最优交通系统中的”重要角色。作为解决这一担忧的方案,一款2.5米长,1.7米宽的2座小车应运而生,最终该车虽因无法满足公司严苛的安全标准而作罢,但原来smart就是为都市而生的。短短几公里的路,我们走了一个半小时,罗马高峰期的拥堵,以及smart在这个城市大量存在的意义,我们也体会颇深。而在这部先进的微型车上,其实还有着我们看不到的东西,那就是很多人关心的安全性。
在罗马驾驶smart,其实已经变成一种入乡随俗,因为这里完全可以作为smart的示范城市:全城跑着至少8万辆各时期各型号的smart,是毫无争议的全球smart密度和保有量最大的城市。smart俨然也成为了罗马的一张名片,这也是我们这次选择罗马作为“smart大都市体验”的原因。
Tridion safety cell安全结构是一项创举,满足严苛的安全标准,更是smart身上“看得见的安全”(忘记主被动安全的分类吧,在smart的身上用“看得见的安全”和“看不见的安全”也许更合适)。作为额外收获,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有了可以在门板、前脸、翼子板等其他部位施展的空间,这些部位的面板都可更换,如手机换壳那般。车上的其它设计也是充满俏皮卡通,展现的正是一种“无时尚、不生活”的生活态度。
“时尚、环保、都市发展”是奔驰与SWATCH集团合作启动smart项目的初衷,只是长期以来“时尚”的定位被过分放大,而忽略了其环保与适应都市发展的能力,后两种特性随着节能环保意识增强和都市发展现状所迫才逐渐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再获得市场认可,也逐渐吸引其他各品牌加入该领域,奔驰却已为这一领先理念踏踏实实地付出了13年。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像Smart fortwo这样的车才应该是都市的“精灵”,所以也应该对罗马人的选择多一份理解。
品牌:smart
级别:微型车
0万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