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词条:奥迪q5尺寸来源:网上车市网友或论坛
奥迪Q5似乎并不那么“规矩”,它的尺寸已经明显超越同级对手。奔驰、宝马和奥迪的对抗态势,想必已没有任何争议,因此奥迪Q5最核心的竞争对手自然也非宝马X3和奔驰GLK莫属。看看上面这张表格,奥迪Q5比同样诞生不久的奔驰GLK要长了10厘米以上,这对于SUV来说,带来的视觉冲击是要比轿车更大的。再加上奥迪Q5在宽度上也要比对手强很多,将三款车摆在一起,多数人都会有“Q5大一号”的感觉。奥迪Q5的轴距优势倒没有车长那么夸张,但别忘了,奥迪Q5是基于前驱平台的A4开发的,它的发动机布局与后驱平台的奔驰GLK和宝马X3都不同,因此二者的轴距利用率也不同。即使奥迪Q5与对手轴距相同,也意味着它的内部空间会更大,更何况它的轴距还有12—55mm的优势呢!这一点在过去的车型上可以找到证据,例如上一代A4的轴距就要比同级的宝马3系和奔驰C级小得多,但奥迪并未因此显得比对手更局促。因此总体来说,奥迪Q5在尺寸方面已经跨级,它已不再像过去那么“规矩”了。
既然奥迪不再像过去那样“规矩”,也不像其他德国厂商那样“规矩”,那么前面的“另一种说法”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而赶时髦,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引领潮流,对于那些执著的车迷,特别是喜欢德系车的车迷来说,确实感觉有些“媚俗”。
感官上媚俗并未在技术上缩水,这是不同于日系厂商的地方
奥迪Q5的媚俗仅停留在感官上,如讨巧的外形设计、更大的尺寸空间等,但它并没有在内在技术上缩水。奥迪Q5采用A4的平台打造,依然采用了极其复杂而且材质很好的铝制四连杆前悬挂。这种悬挂是所有对手都不具备的。四驱系统上,Q5也没有缩水,依然采用奥迪引以为傲的、基于托森差速器的Quattro四驱。动力配备方面,它也可以算走在前面,直喷、增压配合气门行程可变,让它的2.0TFSI发动机已经具备与对手直六或者V6发动机抗衡的能力。还有变速器,它是在众对手中率先采用双离合变速器的车型,而且这份荣誉在过去所有奥迪和大众SUV车型上都未曾获得过。外在“媚俗”、“讨巧”,内在依然保持高技术、高素质,这样组合之下的产品,受到市场欢迎也就很正常了。
奥迪采用这种做法,与其他德系厂商对市场的看法不同有关
其实其他德系厂商开发产品也不会脱离市场,只不过它们遵循的依然是过去的理念,针对欧洲市场开发车型罢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欧洲市场是对技术最注重的,而不像其他非成熟市场那样更专注于表面文章。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对这类纯正的欧洲车型表现出很高的认可度。过去的奥迪和大众也是如此,但这些年以来,情况有所改变。而改变的真正核心,则在于奥迪市场重心的转移。
过去大众和奥迪的主要市场仍在欧洲,后来想开拓北美市场,但没有获得成功。再后来,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市场渐渐成为了这个德国厂商最重要的市场。特别是今年以来,整个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已经超过德国本土。基于这个转变,大众和奥迪将车型开发风格进行调整,就毫不奇怪了。在早些时候,大众和奥迪是在纯正欧洲标准的情况下针对国内市场进行改造,例如进行加长、局部进行修改等等。随着国内市场地位越来越高,大众和奥迪在开发车型之初,就已经将国内市场需求作为重要参考依据。除了奥迪Q5,在轿车领域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与奥迪Q5同平台的奥迪A4在推出时就曾让所有奥迪迷大跌眼镜——这还是那款与宝马3系竞争的奥迪A4吗?因为即便是海外标准轴距版本的奥迪A4,尺寸都已不再紧凑,明显要比对手大一个级别。
其实对此我们不必过于诧异,我们现在看到的奥迪Q5也好、奥迪A4也罢,都只是刚刚开始,未来更讨巧中国市场需求的车型只会越来越多,因为市场决定了一切。
这种做法很正常,而且未来其他厂商同样不可避免
先来看看奥迪这么做获得的市场效果吧。Q5的受欢迎程度目前还只是现象,但奥迪A4L上市后则有着实打实的销售数据。虽然目前月销量四千多台与那些动辄两万台的车型比算不了什么,但与过去的老款A4以及对手宝马3系、奔驰C级等一系列对手的销量相比,这个数字已算是翻天覆地了。而且如果不是因为奥迪过于黑心,看见新A4L卖得好而通过所谓2010款变相加价引起人们不满的话,它的销售数据应该还可以再上一个台阶。很显然,奥迪迎合国内市场的做法,取得了极佳的市场反馈。任何一个车厂都是商人,而不是艺术家或者研究院,能够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获得足够的销量和利润,这是汽车厂商所追求的,那些执著的厂商们其实也不例外。那些厂商之所以执著,是出于品牌文化等多方面考虑,最终归结到的还是利润。从实际情况看,大众和奥迪的做法应该说更明智。
奥迪带了这个头,而且尝到了甜头,保守派可以将它批判为搅局者,但未来的结果必然是大家跟进。随着国内市场影响力的进一步加大,执着的厂商只会越来越少,所谓“媚俗”的车型将会越来越多。宝马5系可以为中国加长、奔驰E级也将推出针对中国的加长版,这些都仅仅是开始。未来像奥迪Q5、A4那样在开发之初就将中国市场需求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的车型将会越来越多。新一代的X3或许就在做这样的尝试,第二代GLK诞生的时候很可能也会与现在这种过于紧凑的做法分道扬镳。说到底,还是市场说了算,未来全球最重要的市场非中国莫属,那么中国市场的需求决定车型属性也就成为必然。到那时,恐怕就没有人再说“媚俗”这个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