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词条:雨燕评测来源:网上车市网友或论坛
还记得当年雨燕刚在国内上市的时候是何等的风光,它那亮丽时尚的外形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及。时至今日,雨燕的竞争对手越来也多,当年的对手们也都先后经历了改款换代,面对这些后生新面孔,曾经风光一时的雨燕终于显出了老态。
去年年底的时候国外新款雨燕公布,引进国内的传言也层出不穷,然而结果却有些令人失望,国产新雨燕只是在原基础上进行了小改动,并没有直接引进国外新一代产品。当然,对于喜欢雨燕的朋友们来说,国产小改款雨燕也许更加具有吸引力,而这吸引力正是源自于那小小改动过后的外观。
相信一看到2011款雨燕的外观,不少老款雨燕的车主都会唏嘘不已。因为2011款车型使用了大家梦寐以求的海外运动版包围,各大雨燕论坛里时常会出现一些讨论海外运动版雨燕的帖子,更有不少车主从海外购买运动版包围换装在自己的爱车上。
让雨燕运动版国产估计是每一位雨燕迷心中的梦想,然而这恐怕也只能是个梦想而已。毕竟国内厂商对运动车型的引进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保守的态度。不过2011款雨燕的推出至少让这个梦想实现了一部分。
实际上2011款雨燕相比老款车型的变化主要也就体现在包括前后保险杠和黑色侧裙这一套包围套件上,除此之外还有黑底大灯和反光镜上的转向灯这两个细节变化。车身整体结构没有任何变化。
直接移植运动版车型包围套件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国产车型的底盘高度设定要明显高过海外运动版车型,因此2011款雨燕的前唇看上去有些高,给人不够稳定协调的感觉。当然这也并非无法解决,车主只需更换一套运动型避震就能让车身看起来更加协调舒服,运动感也会随之大幅增强。
内饰方面2011款雨燕的变化以细节提升为主。首先中控台整体造型没有变化,只是音响控制面板和空调中央出风口的造型有了一些改变。尤其是音响控制面板相比老款车型上的款式变化很大,不过至少在白天看起来似乎还没有老款样式显得高级,也没有太多的特色,反倒是老款面板更加富有设计感。
方向盘造型基本没有变化,但是细看之下做工实在有些惨不忍睹,装饰面板外围的缝隙又大又不均与,握把部分粗糙的坑洼让人看上去甚至都不想去碰它一下,应该说过于差劲的方向盘严重影响了雨燕内饰做工的整体印象。
车门内侧采用了深灰色的细布纹内衬,内衬的面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高级西装,摸上去柔顺平滑,看起来还会泛起微微的银色光泽。车门手扣内部的螺丝被遮盖起来了值得表扬,但是车门拉手上的螺丝却被遗忘了,半途而废确实有些遗憾。座椅的样式相当运动,半皮半布的材质在同级车中也算高级配置了。
雨燕胖胖的体型让它的内部空间得到了一定保障,尤其是头部空间尤其宽裕。当初雨燕刚在国内推出的时候总是有人把它称作日系MINI,雨燕在车体设计上确实和MINI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它的A柱和迷你一样采用了比较竖直的设计,这样一来前排乘客坐在车内就会有非常强烈的空间感,和坐在MINI车内的感觉非常相似。这种设计的好处就是前排乘客基本不会有坐在小车里的局促感,反而觉得空间相当宽敞。
后排相对来说受制于比较短的车身和轴距,空间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腿部空间尤其局促。在后排待上一小会儿就会感觉十分憋屈难以忍受,因此我们认为雨燕的后排最好只是用作临时载客,如果想要一车四人出游的话一定要慎重考虑,因为后排乘客会非常辛苦。
同样是受制于车身长度,雨燕的后备箱也是小得可怜,和同级竞争对手比起来显得有些吃亏。在不放倒后排座椅的情况下基本上只能勉强装下两个人短途出游所需的行李,稍微大一些的物品都放不进去。好在雨燕的后排座椅可以非常方便地折叠收起,形成一个完全平坦的储物平台。
竖直的A柱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空间感,更提供了非常好的转弯视野,通常会在左转时阻碍视线的A柱由于采用了比较竖直的设计而比普通车型前移了一些,因此在转弯的时候不会挡在驾驶员眼前。
日系车通常都有着不小的后视镜面积,雨燕也是一样。两个后视镜对雨燕这样的小车来说算得上巨大了,它们所提供的宽阔视野也让雨燕在并线的时候显得十分从容。此外尾窗虽然不大,但是得益于几乎垂直于地面的角度和短车身设计,倒车时车尾的视线也非常不错。
2011款雨燕最大的亮点就是那副海外运动版的外观,其它部分的改变吸引力并不大,而且配置偏低也是一大问题,好在雨燕的实际售价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另外坚实的车架也是一个很大的优点。短小的车身又十分适合城市代步。对于喜欢玩车的人群来说,雨燕强大的改装潜力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