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词条:比亚迪f0后车窗来源:网上车市网友或论坛
近日,成都又发生了一起与汽车有关的不幸事件,不是交通事故也不是汽车自燃,而是一个六岁的男童在自己亲戚家新买的轿车里被活活闷死。
人们在这辆车窗紧闭的比亚迪内找到已“失踪”数小时的洋洋。车主按下自动开关后,市民宁建华帮忙打开了车的左后门。“顿时就有一股热浪从车里冲出来。”宁建华说,洋洋只穿了件蓝色的小短裤,平躺在后车座上,嘴唇已经发黑。洋洋的两只鞋分别搁在车门两边,驾驶座的后背套上,有鞋踩过的痕迹,“应该是挣扎时留下的”。救护人员随后赶来,宣布洋洋经抢救无效死亡。
是谁杀死了孩子
为何外面看似并不致命的气温,到了车内却成了凶手?很多车主都有这样的经历,夏季经过露天暴晒的车辆,车内的温度往往会比车外高出几乎一倍,同样的阳光,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就要从车内空间的特点说起了。在停放状态下的车内空间,除了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外,最要命的就是狭小的空间四周都被座椅、中控台、门板等内饰件包围。由于这些部件体量没有地表大,比热容不高,在受到太阳暴晒后,温度会很快升高。而一般在物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发出很强的红外热辐射,这样的辐射不但可以将车内空气温度升高,而且对车内的孩子也有较强的加温作用。再加上内饰件物体表面温度也会比较高,对皮肤表面也有很强的热传导作用,因此孩子在车内除了要忍受外部阳光的辐射热之外,还有车内物件的红外辐射,另外还有车内空气的热传导和车内物件表面的热传导等多重加热。如果长时间呆在这样的环境中,而体质又不是很好,再加上单独被困的无助和恐惧感,年幼而脆弱的孩子很可能在这些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失去生命。
F0的后窗不能打开
F0的后窗是帮凶吗
据了解,闷死小男孩的汽车,是孩子表婶王红萍几天前才买的新车,车型正是前不久才上市的经济型入门小车阵营的比亚迪F0。这款便宜的小车以较高的性价比很快在市面上普及开来。但是很多已经购买比亚迪F0这款车的朋友都知道,这款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后窗不能升降,只能从侧面开一个小缝 ,如果车子没有行驶起来,车内外空气没有压差,后排的乘客想要透一口气都会很困难。于是不少人开始怀疑,会不会就是因为这个车窗不能打开的设计害死了小男孩。如果车窗可以打开,小男孩就算不能爬出来,也不至于被闷死。但是细细思考一番,事情仿佛又不是那么简单。大家知道,现在大部分的经济型小车都配有电动车窗这样的配置,即使是后窗可以升降的车型,也必须是在钥匙插在锁孔里并且在通电模式下才可以操作。既然车子当时是在车主不在的情况下出的事情,那么即使是可以升降的车窗,后窗也是无法放下的,因此这种蝴蝶窗似乎并不能算作是悲剧的帮凶。但是如果是手摇窗车型呢,那孩子可以躲过这一劫的几率肯定是大增的,毕竟摇窗的把手不需要太多的汽车知识也可以操作。
所以说,不管是再先进的设计理念、还是再豪华的电子配置,有时候往往还没有最简单的设计安全可靠。只是奇怪的事,车子既然是被锁着的,孩子是如何进到车内的,既然能进去,为何又出不来,这的确是个迷,目前我们也只能等待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了。
有车的家庭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城乡有车的家庭正越来越多,许多孩子很小就会操作汽车里的各种开关,甚至还有小小年级就敢开车上路的。但是也有的父母怕孩子乱动车里的东西惹出事来,尽量避免孩子接触汽车。这使得不少孩子在无意间单独面对汽车的时候,往往会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孩子们在好奇心趋势下发动汽车闯下事故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其实对于汽车的接触,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像对待早恋一样,提早教育,正确引导,既要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灌输足够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车内热浪是儿童致命威胁
失踪孩子嘴唇发黑躺在轿车内
下午5点过,蒸了一天“桑拿”的蓉城终于吹了些凉风,落了几点雨。练才华坐在茶馆内,光着上身,一言不发。他的妻子跪在地上,失声痛哭。60岁的母亲赵桂英不住地抹眼泪。昔日活蹦乱跳的洋洋此时安静地躺在地上。离洋洋不到10米的地方,停着一辆黄色的比亚迪轿车,这是洋洋的表婶王红萍几天前才买的新车。
下午近3时,人们才在这辆车窗紧闭的比亚迪内找到已“失踪”数小时的洋洋。王红萍按下自动开关后,市民宁建华帮忙打开了车的左后门。“顿时就有一股热浪从车里冲出来。”宁建华说,洋洋只穿了件蓝色的小短裤,平躺在后车座上,嘴唇已经发黑。洋洋的两只鞋分别搁在车门两边,驾驶座的后背套上,有鞋踩过的痕迹,“应该是挣扎时留下的”。救护人员随后赶来,宣布洋洋经抢救无效死亡。
省气象台工作人员说,昨日成都最高温度31.9℃,加上空气湿度高达80%~90%,因此异常闷热。小型汽车露天暴晒后,聚集了大量热能,车厢内温度很有可能高达四五十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