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750问题出在哪

当前词条:荣威750 问题来源:网上车市网友或论坛

从销量沦陷到风格失守,荣威750“嫁接自主、高起高打”的模式被实践证明并不成功,那么荣威750问题到底出在那呢?

在上汽收购罗孚知识产权后,沃尔沃萨博悍马等也成为我国自主品牌车企收购的对象,收购的目的无外乎是利用国外知名品牌和成熟技术推动自主品牌跨越式发展。因此,现在我们剖析荣威750“嫁接自主”模式的得与失,对中国汽车自主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荣威750不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产品后劲不足。在2007年荣威750推出之初,产品设计、技术实力和制造工艺,都不输于市场上同级别的中高档车,但是后劲不足成了荣威750的阿喀琉斯之踵。上海通用从2008年启动“绿动未来”战略,旗下中高级车新君威新君越从动力到外型全面升级;南北大众中高级车从2008年起也全面换“芯”,开始使用技术更先进的TSI系列发动机。同样是在2008年,日系车动力系统开始大步提升,比如东风日产2008年上市的新天籁,配装全新技术的VQ 2.5L发动机取代2.3L V6发动机。反观荣威750,至今仍使用2007年引进的发动机,虽细节有提升,但本质没变化。中高级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不进则退。

荣威750不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品牌知名度太低。荣威750是英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开路者,在荣威750上市之初,上汽不得不花大力气导入英系车概念,引导消费者接受“雪茄型车”的审美。为此,上汽在营销上投入不少,比如荣威750上市期间的巨幅楼宇外墙广告,首都机场长达500米的人行道广告,出版《象绅士一样生活》高端读物赠送车主,赞助斯诺克大师赛……无奈英系车和罗孚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很低,导致荣威750自己做得很辛苦,可以向罗孚借的力,又太少。

市场判断失误,是荣威750不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据说在2008年,上汽已经意识到荣威750平台提升存在瓶颈,并组织研发人员基于老平台进行改造。但是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车市受到影响,由于看不清中高级车市的前景,荣威750平台改造项目中止。到2009年3月,车市发力,荣威750却错过了平台改造的黄金时机。

荣威750的案例引发我们反思:不是每一个国外品牌都适合在中国嫁接,也不是每一次嫁接都可以加速自主发展的进程;技术消化能力、市场判断能力花钱买不来,必须通过积累;一些发展阶段无法跨越,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中国汽车企业的“嫁接自主”需要建立在即有工程经验基础之上,并购可以给中国车企带来现成的品牌和技术,但是如果企业不能将技术消化,不能转化为自有技术进而形成创新能力,那么“嫁接”就没有实际意义。

中国汽车企业在自主发展道路上艰难探索,上汽荣威750是探索中的一次大胆尝试。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否定这种积极尝试,反而应该肯定上汽的创新精神。

荣威750过往的不成功只是个案,并不意味着“嫁接自主”这条路走不通。只是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汽车业来说,荣威750的经验和教训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财富,这样自主品牌今后的发展可以走得更顺、更快。

荣威750 问题相关推荐

其他网友还关注

国家备案

网上车市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建议反馈 | 隐私权声明 | 服务协议 | 网站合作 | 分站加盟
Copyright © 1999 - ch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上车市
京ICP备1506751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780 精准汽车报价,海量汽车图片;买汽车,就上网上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