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词条:马自达6睿翼来源:网上车市网友或论坛
文章前不得不发一把牢骚,马自达一直都不乏好车,MX-5、RX-7等在车迷心目中都是脍炙人口的车型,市面销售的马自达民用轿车同样带有大量家族的运动基因,甚讨欢心,可马自达汽车走在国产行列中的策略总让消费者觉得效率不高,睿翼在早前的一年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以“完美情人”示众的马自达睿翼让人情绪高涨,当头一棒是得到的销售消息竟在一年之后,不如不闹。上一年12月份召集全国主流汽车媒体进行大型试车活动,今年2月份左右4S店也已经有了展车,4月份宣布正式上市,可真正到车销售又迟了一拍,想要爱她的人真的并人容易啊,马自达汽车国产化发生这样的事不是头遭了。
对于新一代国产马自达6,一汽马自达厂方没有沿用上一代那个简单易记的称谓,那时候马6也有“M6”之称,在胎腹里酝酿了一年多时间,厂方公布第二代马6有一条寄予了极大厚望的名字-马自达睿翼。如果你把新旧马6换代简单地看成时车型定位升级而让消费者区分前后代车型是没错的,但想深一层,出自福特CD3平台的新一代马自达6睿翼与出自EUCD福特蒙迪欧致胜关系密切得很,两个平台上的车型在设计上很多地方大同小异,CD3平台乃马自达针对北美市场汽车销售而在日本开发的,而EUCD平台则是针对欧洲市场开发,所以换句话说,一心向着“大块”发展的马自达睿翼也是美版车型,那么国内直接的竞争对手就是广州本田的八代雅阁了。旧款马6在爱好操控性能车迷心中口碑相当不错,她却不是成功的行政车,骨子里好动的运动基因要远大于行政味道,以公车为主的国内销量就当然不及对手。现今决心要撼动已盘踞国内行政轿车霸主地位的雅阁、凯美瑞,睿翼手里的资本是什么呢?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解剖。
马自达6的诞生用以替代之前的马自达626,626自1979年诞生至2003年共有五代车型进行新旧替换,马自达626和323是80、90年代香港港产片电影里非常常见的车型,特别是警匪片。626的历史在这里就先不详细介绍了,简单地关注一下马自达6吧:
马自达6是在马自达汽车面对二十一世纪推出的最新产物,把旗下全部车型全都改头换面,注入以“Stylish”时髦,“Insightful”富有洞察力的运动基因来解释全新车型内涵,整车现代化科技感强烈。马自达6在日本专有名称Mazda Atenza,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区都叫马自达6,注入运动基因的马自达6诞生后在“SCCAPro Racing”比赛中多次获得厂商组第一的成绩,也曾多次获得车手前两名的好成绩。马6有四门Sedan房车、五门掀背轿跑,还有五门的旅行房车版本。进入国内的马6配备有2.0L和2.3L的MZR系列引擎,国外地区还有1.8L、3.0L汽油引擎以及一款2.0L柴油引擎可供选择,以上这些都不算是车型最大亮点,这时候不得不拿出绝活Mazdaspeed 6(Mazda 6 MPS)!她是马自达6阵型里面的最高性能版本,配备使用燃油直喷系统的2.3L涡轮增压MZR系列引擎,按照地区版本的调教略有不同,最大马力是274hp,最大扭力均为38.8Kg.m,她装有马自达主动扭力分配电子系统的四轮驱动,最大可有50%的扭力前后分配,以及6速波箱,0-60英里加速只需5.4s。在日本市场,她的直接竞争对手是Subaru Legacy GT,影响力甚至波及到STI和EVO!
普通四门房车版本,最先进入国产行列的马6。
马6轿跑,空力套件与四门房车型有所区别。马6轿跑采用掀背方式,
尾箱与后挡风玻璃练成一体,外观特征上后挡风玻璃上多了个雨刮。
Mazdaspeed6,同是日系高性能四门房车一员。
第二代马自达6早在2007年9月份亮相法兰克福车展,美版车型则为了迎合当地口味需要重新设计,譬如轴距需要加大至2789mm,把整车尺寸和引擎排量都增大,大有踏着本田车型分布路线的影子,可这件事情似乎与国内睿翼迟迟没有上岸一幕没有之间关系,因为国内睿翼的轴距是标准的2725mm。北美地区引擎配有2.5L和3.7L两款引擎,同样有三种车型(四门房车、五门掀背以及旅行版)可供选择。
无可否认,第一代马自达6长相挺帅了,年轻一族男女都情不自禁被俘虏,特别是后来马自达推出的掀背轿跑款式,爱憎分明,使用全新的运动空力套件让人眼前耳目一新,遗传了大量马6基因的马3、马5长相都不赖。如今新一代马自达6睿翼开启马自达中级车型新篇章,前轮带有外抛的轮拱尤其与同门跑车RX-8拉上关系,直接为新一代马自达6解释了运动基因,中网尺寸加大了,加大水箱迎风面积,提高冷却效率。
事实上睿翼外观各部分特征在年轻化,体型却肥胖化发展。
睿翼线条简单,勾勒出层次分明。
轴距为2725mm,同级别车型里面竞争力不大,为操控性能留有一手。
前左右两侧沙板。
轮拱设计有同门跑车RX-8的肌肉细胞。
“动中带静”的中网,维持前一代车型特征。
前面灯光系统几乎都没有颜色参杂,尾部灯光系统则以大部分鲜红
颜色作警示后车。分体式后尾灯组简单时尚,里面的灯组层次分明。
雾灯下方的凹位其实只是装饰,不通的。
门把使用智能按键式开关,只要随身佩戴智能钥匙,关、开门就这么简单。
后尾箱开关同样使用智能按键,按键位于高位刹车灯右方。
睿翼整体内装布局没有脱离第一代马自达6,整体布局遵循老款,中控台两边使用了圆滑的线条处理,音响控制面板与下方的空调控制面板以上下层的区分来突出层次感,显得大方得体,非常符合行政级房车沉稳的风格,却在细节处理上露出蛛丝马迹。中控台顶端有一个横条液晶面板,显示空调系统、音响系统以及行车实时信息等,实时油耗、油箱燃油可续航里程等数据可以选择显示,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方向盘上左侧的快捷按键实现完全控制,只是繁复的功能按键必须要时间适应。习惯告诉我们,靠近副驾驶座的手刹拉杆暴露了她的身份:这是没有完全左舵化的右舵车,液晶面板竟然安排靠近最右侧的数据为油耗,最左侧则为空调温度显示栏,行车过程中必须向右扭转脖子偏离驾驶视线才能读到实时行驶数据,这个不利于驾驶安全的布局总能说是合理吧?其实一天下来,位于靠近右侧副驾座椅的手刹拉杆放置我已完全接受,甚至还爱上了这个设计,因为市区走走停停的路况下,手肘只要放在中央扶手上便能轻易操作手刹拉杆,相当方便,并且杯座就在驾驶位旁边,炎热的夏天确实好使。
行政味道浓烈的新一代马自达6,内装设计大方得体,绝对能讨好买家。
骤眼一看,方向盘按键挺繁复的,似乎得翻一翻说明书。
方向盘左侧9点钟位置是音响、行车信息快捷按键;右侧3点钟位置的是定
速巡航系统快捷按键,原来用心摸索只要半小时左右已经可以全接触了。
Engine STAR/STOP按键,感应到智能钥匙后踩下刹车踏板就能发动车辆。
功能齐全的中控台,顶端两个空调出风口由原来的圆形变为长方形,照顾范围更广。
位于中控台顶端的液晶显示面板,左起空调系统、音响系统、实时油耗信息以及时间显
示。行驶过程读看实时油耗信息不方便,视线偏离正常的驾驶视线,不利于驾驶安全。
配备六碟CD音响系统,原车有6个喇叭。音响控制面板上同样出现操作不便的设计,那就是
音量旋钮放到靠近副驾的右方去了,左边为音响调谐旋钮,好在方向盘快捷按键功能全面。
左右独立恒温空调系统,可通过方向盘快捷键控制。
底下还设有左右独立座椅加热功能,理念是好,唯独就按键设计挺山寨。
仪表盘位置相比旧款马6更加直立,而且是自发光仪表盘,常态下没有数字显示。
方向盘左下方的三个开关按键,AFS为前大灯智能弯道辅助照明系
统,最右侧的是泊车雷达开关,前后加起来共有八个雷达探头。
四个门窗均是一键式设计,无论玻璃上下都可一键控制,现实中很实用。
驾驶座带有三个电动座椅调节记忆功能。
五速手自一体波箱控制杆。
金属装饰防滑踏板。
靠近副驾驶的手刹拉杆。
防炫目车内后视镜。
凸起的喇叭位置似乎为日后的改装升级埋下伏笔哦,喇叭尺寸也不小。原装喇
叭低频下的泛音多且低音空泛,高音硬朗,大致品尝还可以,但不能仔细咀嚼。
前左右遮阳挡都有块梳妆镜,把遮挡梳妆镜的挡板拉到尽头以后,镜子旁边的灯便会亮起,够贴心吧。
车内后视镜旁边就是车内前阅读灯按键了,旁边集成电动天窗控制按键,前端还有眼镜盒。
行政级房车一向都没有遗漏家庭使用情况,众多的储物格就是其一绝活。
__箰讆__126__璺拶__方向盘左下方的小型抽屉,有防震垫。
中控台最底下的烟灰盒,旁边有个12V电源插座。
手刹拉杆靠近副驾侧,靠近驾驶座侧就空出了两个杯座,也可放置杂物。
前排中央扶手座下大有文章,深深地储物盒上方有个可前后滑动的置物格,硬币、钥
匙手机均可放心放置,下面还有个12V电源插座和辅助音频输入接口,方便使用MP3。
副手套箱。
正常情况下尾箱空间有519L。
把后排座椅放倒后又是一片天地,可临时放置长条物体。
放倒后排座椅的开关位于车尾箱内的左、右上方,很隐蔽,后排座椅上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开关。
看起来很舒服的真皮包裹座椅,有腰部支撑调节。
前排中央扶手可前后滑动。
后排座椅中央带杯座设计的扶手座。
扶手座没有绳子拉索,要用手指往外挖呀挖,不便。
后座乘坐空间还能接受,身材高大的朋友就不能这么舒服了,在同级别车型里面几乎最小的轴距成为全车鸡肋。
__箰讆__166__璺拶__
最遗憾后座没有独立空调出风口。
就如同先前的历史介绍所说,马自达要把新一代马6打造成“增大”版本,尺寸和引擎排量也不例外。国内最先上市的马自达睿翼配备一款马自达家族里最新面世的2.5L引擎,追根到底它只是当初2.3L编号为L3-VE引擎的扩缸版本,最新引擎代号L5-VE。其采用直列四缸布置,双顶置凸轮轴、16气门配气机构,引擎缸径x行程:89mmx100mm,压缩比为9.7:1,资料显示L5-VE带有S-VT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VIS可变进气歧管系统、TSCV可变涡流控制系统等。基建于2.3升L3引擎,新型L5引擎却使用了和Mazdaspeed 6的DISI 2.3L涡轮引擎一样锻造凸轮轴,凸轮轴使用双平衡块,使得引擎在中高转状态下转速随油门踏板角度迅速变化,得到敏捷的提速快感。加上缸套加入了新型材料铸造,耐高温、高压、耐磨性、刚性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以上所述可见,原装引擎压缩比不算太高,这样是否将意味着新一代睿翼的L5-VE引擎可以直接外挂涡轮呢??!睿翼比上一代最大的2.3L引擎增加的227cc排气量,这227cc排气量的好处是让扭力直接变大了,最大为23Kg.m/4000rpm,相较之前增加了2kg.m,最大马力169匹/6000rpm,0-100公里加速可在9.5秒内完成,表面上看毫不起眼的数据在实际驾驶操作中发现睿翼在全速域加速过程扭力更为饱满,推背感源源不断,甚至同事错觉这2.5L排量引擎为V型6缸布置。
引擎舱内各个部件布局与旧款马6一样,没有变化,进气在前,排气在后。
同属MZR系列引擎。资料显示,2.5L引擎扭力的增大可以帮助车辆燃油经济性,减少油耗。
电子节气门的使用对油门响应性没有绝对影响,灵敏度不错,感觉比MX-5的引擎要好多了。
顺带一提,我们在马自达6的全球产品目录上看到,4速自动变速箱已经在马6上面消失,仅有5速手波或者自波、6速手波或自波等四款波箱供应,文中主角这个和L5引擎匹配的5速手自一体式波箱型号为FST4,波箱反应积极,甚讨人欢心。讨欢心怎么说呢,通常我们所见的手自一体式波箱都会为了保护引擎波箱而“虚拟”地设立手自一体波箱,其实到了一定转速极限,譬如红线转速之前,波箱电脑会自动介入往上跳一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手动功能。新一代马自达睿翼的表现却让我们大吃一惊,近200公里的试车过程当中,不时专门挑骨头,谁知道手动状态下波箱就是偏不干预,任由你从800rpm到停止供油的6500rpm,爽哉?!重要的是类似上长坡时明明刻意往下挂低一个档,无奈波箱电脑为你考虑到了油价高攀的日子必须讲求燃油经济性,所以很快又往上挂一个档,差点没被大货车超越。
进气口位于进气风箱正前方,从空气滤清器下方进入。
后头排气芭蕉旁足够空间释放热气。
引擎顶端塑胶罩上有厚厚的一层棉,吸热、隔音都具备。
双边单出排气。排气管径从中段的54mm渐次缩小至尾段的48mm。
马自达车系的悬挂调教有着良好的口碑,专供民用市场的马自达2、马自达3、马自达5、马自达6不例外。原本以为睿翼的悬挂系统会较上一代软绵,偏向舒适,因为第一代马6原装时候的乘坐舒适感是偏向硬朗的运动风格,所以心想新一代走大众化路线的睿翼会变更驾驶风格,现实却告诉你这个想法大错特错。在车型开发的资料上显示,第二代马6的开发就要延续第一代的运动风格,因此我们看到了睿翼的悬挂保留前双摇臂、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挂,实际表现依旧硬朗,车辆变线过程侧倾处理相当出色,可以用屡试屡爽来形容。我们发现加大码的睿翼无论弯中动态还是直路高速稳定性都非常高,甚至曾经要关掉DSC防滑稳定系统来发掘出其可能有活泼的一面,最终我们宣布失败,徒劳无功,DSC灯始终没亮过,相当平稳。钻进车底发现悬挂在细部之处有改变,首先最大的改变在于前下摆臂分成了两个部分,“7”字形下摆臂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用两根粗壮的螺丝固定在一齐,受力点分散到两颗连接螺丝上,削弱了部分路感来成全舒适乘坐性能,后多连杆悬挂基本上保持与旧款马6形式,与同门蒙迪欧致胜后悬挂形式也如出一辙,细部之处同有略微修改,横向稳定杆落在羊角上的作用点正好位于纵向稳定杆固定在羊角的分叉支点中间,导致无论直路、弯路的稳定性依然出众。
前双摇臂独立悬挂,避震机仍为了避让传动半轴成开叉脚设计。
前“7”字形下摆臂分为两个部分,减少直接受力,以此提高乘坐舒适性。
前副车架后方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三角型固定支架,分散应力。两个三角形支架之间还有一根横向加强杆,。
睿翼在行驶当中车身稳定性极高,抗侧倾能力相当不俗,使用前23mm后21mm直径防倾杆功不可没。阻尼值调教偏向舒适的避震机由一汽集团与TOKICO在国内合作的FAW-TOKICO工厂代工生产,工作响应积极的一类。
后多连杆悬挂。
横向稳定杆落在羊角上的作用点正好位于纵向稳定杆固定在羊角的分叉支点中间。
后纵向稳定杆保护底座,材料为塑料制,防止行驶过程激起飞溅的湿物粘附连杆关节位,形成铁锈。
第一代马自达6的底盘功太棒了,以致大家试车后仍对她念念不忘,坐着第二代马6,嘴里仍叼着第一代马6的操控性能如何如何,你看马路上第二代马6出来了仍有不少旧款马6是刚刚上牌的。这当中就关乎两部车的定位问题了,第一代马6的的确确为驾驶者而生,205/55R16的原装胎让驾驶者对路面信息掌握清晰,方向感是较沉的一类,一般只有高性能日系车才具备,然而第二代产品在加大车身尺码后,定位完全改变,标准装备的轮胎尺寸变更为205/60R16,方向感模糊了、乘坐性舒适了。试车过程和同事一致赞赏新马6的底盘功底依旧,调教偏向好弯,输在高速经过起伏路面时轮胎容易丧失抓地力,轻盈、模糊的方向感也不敢苟同,当然厂方在设计时考虑到日常使用成本问题。
五辐式合金轮圈,配以韩泰K415系列轮胎。
轮胎型号为205/60R16,相较上一代马6标配的205/55R16轮胎在取向上要内敛些,趋向舒适性。
前后单活塞制动系统,搭配前299mm后280mm刹车碟,制动效果令人满意。很大程度上,只要BA
主动电子辅助刹车系统检测到驾驶者大力踩下制动踏板便会介入加大刹车力度,提高驾驶安全。
睿翼外观上的特征之处是一双“妖艳”的眼睛,眉宇往车后方拉伸,犹如RX8般炯炯有神,炯炯有神的概念还在于前大灯使用了双氙气大灯,使用低灯的照明系统已经无可厚非,夜间无意开启了高灯更像是霸占了整条道路的恶霸!这种做法提高了整部车的品味价值,可要是长时间开启高灯在市区路面行走大概就会成了传说中的“神憎鬼厌”,准车主务必得注意,夜间类似奥迪、宝马、奔驰等车一定没有给人一种好感,经常乱开氙气高灯行驶。
睿翼装有AFS弯道灯光辅助系统,跟随方向盘转动角度而转动一定幅度。
LED后尾灯组,穿透力特强,提高安全性。
从同事手上接过新马6的钥匙,打开那扇车门后,那种期待已久的变身没有出现,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传承着旧款的布局,毕竟旧款的内饰设计还是太经典了。在新车上,那些装饰似乎有点造作,音响系统很复杂,或者可以说是混乱,那些按键布局让人挠头;音响上方的多功能显示屏同样要时间适应,同事一上车就带着抱怨的猜测,这台车的中控台是不是直接从日规的右驾车型上搬过来的呢?不过说的也是,音响的音量大小旋钮竟然在右侧而非左驾车型的左侧,手刹杆也在遥远的乘客座椅一侧,这些细节也真的不能不让人怀疑。说了一堆跟性能没啥关系的陈述后,该写写新车的操控感了,试车只是很粗略的在城市里穿梭了一会儿,不过可以很不留情面地说,新马6在操控上完全背离了旧款的精髓。在蜿蜒的高架上,底盘虽然仍然沿用着旧款那种前双摇臂、后复合式多连杆(E型)的设计,但整体设定上完全不同于旧款,避震系统为了舒适性的妥协让人无所适从,旧款的马6的原装悬挂很贴服,如何肆意地将车子推进弯、遇到凹凸时都不可能会出现因为避振机反应速度慢而出现偶尔失去抓地力的情况,但新车上竟然出现了,开始还以为是个别情况,但后来几乎每弯都频繁出现时,笔者收油了;虽然指向性和车身倾侧控制都很到位,但虚无飘渺得让人胆战心惊,如果想偶尔快跑一下,那个号称彻底改良的带有车速感应的转向系统(方向机)简直就是大煞风景!更甚者,新马6在轮胎选择上没有旧款般进取,换上了60扁平率的型号(205/60R16,旧款是205/55R16),在舒适性方面作了较大的妥协。这也难怪,新马6上市时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睿翼,目的就是与还在生产的旧款马6区别开来,新旧同产的现象虽然在国外偶尔也会发生,但在国内则是普遍现象,这个中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既然新旧同台,那么将新车偏向舒适性方面发展自然无可厚非。
操控性能不善,主要还是因为厂方希望能将马6的市场定位提高所致,它的对手是Accord和Camry,所以牺牲运动性能是必然之举。虽然操控性能上它变成了另外一台车,但新马6的动力性能方面的表现却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将原来的L3引擎更换为排气量更大的L5-VE,通过增加了口径和冲程两个参数让排气量增加后换来更顺畅的动力表现,2.5升几乎已经快到达了直列四缸的上限了,可在排气量是扭力的根本保证这条定律下,旧型号上略见羞涩的低、中段扭力表现变得顺畅和细腻了很多,所以开了没多久,笔者玩笑般地再次向同事证实:“这台2.5L是直四还是V6?”无可否认地,新马6上的动力表现是令人满意的,无论平顺的加速还是瞬间的暴发力,L5-VE都能胜任,不过这有个前提,就是一定要将变速箱的控制档位放在M的位置上,因为这样可以很轻松调动出引擎特性上最活泼的中段表现,刻意将转速维持在四千转附近,那种扣人心弦的扭力表现让人欲罢不能,甚至到了断油前的六千五百转仍未见太多的衰竭,对于拥有100毫米活塞行程的引擎而言中高段转速能有如此表现已经算得上是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