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词条:新一代捷达来源:网上车市网友或论坛
除了那个“乌眼青”的前大灯,一般人看不出新亮相的“新捷达”跟以前的捷达有什么不同。事实上,新一代捷达又是一汽大众描眉画眼的成果,勉强算是一次中期小改款。歌中唱道:山也还是那座山哟,梁也还是那道梁,麻油灯还吱吱地响,点的还是那么丁点亮,哦……只有那老捷达,命咋那么长——
很遗憾,这次捷达还是没能“垂直换代”,仅仅小整容一下,便又唤作“新捷达”。人们不禁要问,真正的新一代捷达到底会出生在什么猴年马月呢?
在新宝来问世的时候,就有猜测说捷达会逐渐停产,由新宝来取而代之。这种猜测看上去顺理成章,因为新宝来是在宝来平台上改造出来的,而捷达又是宝来的爷爷,如此传承也合乎情理。在捷达传出移至西南工厂生产的时候,又有猜测说新工厂会出品全新一代捷达,这也符合新厂新气象的逻辑。但人们饱含期望的猜测一次次落空,所谓新捷达,没换汤也没换药,只相当于老太太脸上又搽了一次粉。
关于这次美容,效果如何见仁见智。偶然想起,赵树理当年在《小二黑结婚》里,描述满脸褶子还擦粉扮嫩的三仙姑,用的比喻是“象驴粪蛋上下了霜”。
捷达是名符其实的大众牌“神车”,出道近30年,在同级别车型中,销量还能位居前三位。30岁,对于一个人,不过刚“而立”,但汽车五六年换一代,如此说来,捷达差不多相当于人的200岁,肯定是修炼成精了。
据厂家的资料说,捷达此番“对外观和内饰等方面完成了16项全新设计改进;对54种零件进行了改进提升,完成了161项的质量改进”。听上去很热闹,这不由让人想起2004年捷达的那次巨资“整容”,据说花了3亿人民币,进行了“多达21项重大改进”。 “21项改进”涉及大众车标的大小、雨刷器、门把手、防擦条、装饰条、座椅面料等,当然也有“大项目”,前脸和屁屁的模样有了一些变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下半期,捷达其实还有过一次“重大改进”,主要是借鉴老帕萨特B4外观和内饰,把明显落后于时代的方正造型削出点曲线。
总结一下,第一次大改,主要是改脸,方脸改圆脸;第二次大改,主要是改屁屁,山寨了一下大众豪华车尾灯,搞出一个红屁屁;第三次大改,又回到了前脸,重点是一双乌溜溜的黑眼睛——照此规律,如果再改一次,恐怕重点又会回到屁屁吧。
新十年,旧十年,缝缝补补又十年,捷达,中国市场被这样被你征服,我的心情是坚固,我的决定——不是糊涂吧?
捷达的中国买家当然不糊涂,捷达也并非浪得虚名。捷达的粉丝们说起捷达来如数家珍:皮实耐用、动力强劲、稳定可靠、舒适便利、维修方便……激情一点的粉丝还会谈起捷达的操控性:“10万以下,无车可及”;偏执一点的粉丝还会谈起捷达的安全性:“正宗德系车,比日系车安全性高多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捷达的最大优点其实正如另一个品牌的广告词所说:“自信缘自成熟”,所有的优点都跟它无以伦比的成熟度有关系——当然,一款车生产30年还不成熟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而成熟所带来的可靠、经济、便利正是许多买家比较看重的,所以捷达进入中国20年,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感染着一批又一批的新买家。
成熟也有它的另一面,那就是技术陈旧。由于捷达所谓的改进主要是表面功夫,它的车身结构、底盘等等决定了它本质上还是30年前的东东,跟现在的主流技术相当,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发动机虽经屡次改进,但现在看来,这台“经典”的1.6升8气门发动机,从结构、技术和输出功率上看,怕是已经属于淘汰产品;变速箱手感跟现在主流的大众变速箱相比,也显示出明显的时代落差——没办法,人在江湖漂,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啊!
如果谈到安全问题,简直不知从何说起——也许捷达够硬,但20多年前的车身结构,放到今年来参加碰撞测试的话,结果可能会让捷达的粉丝们绝望。
再列两个捷达粉丝的经典问题:
一、捷达至今保持同级别车型销量的领先地位,近来月销都在两万多台,难道这么多人的选择会有错吗?
当然没错,但销量大的车不一定是好车,或者说,很多买家的观点就是“我还是相信群众”(从众),这种现象还可参见小型车中至今销量惊人的老夏利,或者参见买涨不买跌的股市和车市。
二、捷达能连续生产20多年,别的车型就不行,还不是因为它是个经典车型?
捷达近30年不换代,确实比较罕见,但在中国并不是个例。仍然在产的夏利不比它年轻多少,两厢爱丽舍也是老富康附体。其实,很多车都可以这样存在下去,如果5代雅阁仍然在产,而只卖10万出头的话,销量可能也是同级王者——问题是,这种存在方式不是造车的正道,所以少有厂商使用。但中国往往是例外,也许受捷达启发,现在一些厂商也学会了搞两代同堂(如现代伊兰特)。
捷达虽然“经典”,但这种创造“经典”的方式却实在是非主流,更多的经典是在一代代传承下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靠不断拉皮创造出来的。大众自身的高尔夫是这样,丰田的花冠是这样,本田的雅阁是这样——车中经典,似乎理应如些创造。
另类的经典似乎是大众针对欠发达国家市场的独门绝技,曾记否,大众的老甲壳虫历经70年后,于2003年方才在墨西哥停产。此乃真正的大众神车,上世纪30年代就问世,二战后风行一时,但它在德国本土的生命周期基本还算正常,1972年,德国就停产了此车,随后推出第一代高尔夫替代它的位置。但甲壳虫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1964年德国大众公司开始在墨西哥设立生产厂,当德国停产时,甲壳虫恰在墨西哥进入鼎盛时期。
老甲壳虫便宜、皮实耐用、维修方便,(说起来,这些特点跟今天的捷达一样一样的)由此,它深得墨西哥人的喜爱,墨西哥家庭购买的第一辆车往往是“甲壳虫”。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墨西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越来越多价格便宜、性能优良的新车型涌入,老甲壳虫技术落后、配置差、油耗高、噪音大的问题就显出来了。就这样,又撑了将近10年后,老甲壳虫终于挥手告别。
相对于老甲壳虫近70年的寿命,捷达还不到30年,似乎路还很长。但时代不同了,环境也不同了,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在众多新技术、新车型的映衬之下,难道人们不感觉老捷达的古怪吗?
相见不如怀念,老甲壳虫是这样,捷达不应该也是这样吗?
一汽大众在解释为什么不停产捷达时说过:“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取决于市场的需求”。言之成理,不过,请再想想,有哪个车型非得等到没有市场需求时才停产,比如雅阁,在中国已经换了三代,哪一代不是在热销的时候激流勇退?“起步,与世界同步”,本田在中国打出这句广告词,用意何在呢?
在一汽大众的艰苦努力之下,去年捷达销量在一汽大众总销量的比重总算由以往的4成下降到3成左右。但在众多新车型簇拥下,捷达仍是销量的领衔主演,可见一汽大众对捷达的依赖性有多强。要是一下子停产老版捷达,进行一下垂直换代,万一演砸了怎么办?得丢多大一块市场份额!这才是一汽大众真正的心病,捷达实在是一个好奶妈,惯得一汽大众迟迟断不了奶。
这次新捷达没换代也就罢了,下一次总不至于接着将拉皮进行到底吧。说实在的,捷达最大的优势其实是“便宜的大众(德国)车”,拜托“新新捷达”问世时,别再用几十年前的老平台了,现在老宝来的PQ34平台同样很“成熟”,只要少收点技术转让费和品牌使用费,再给买家让点利,“新新捷达”照样能卖现在的价位,但品质要好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