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词条:天籁底盘来源:网上车市网友或论坛
近来总是看到论坛上出现关于新天籁塌屁股的疑问贴,很多新来的车友并不了解实情,所以作为一个新天籁车主和对汽车常识有一定了解的人,我有必要在此解释一下,如有不周之处,欢迎指正:
在讲问题之前我必须先说一下新天籁的特点及用户群指向,虽然这显而易见,但很多人恐怕在讨论问题时反而忽略了这最关键的一点。新天籁/公爵的市场定位是中高级车市场定位,目标人群是追求成功,而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在追求进一步超越的人群,这个群体属于趋于成熟,性格稳重,不倾向激情驾驶的中年人士。所以它在表现形式上,这个车不仅要使人在驾驶、乘坐的过程中感到舒适、满足,另外更重要的是给人一种成功的感觉和感受。主要是为了目前30岁以上的城市白领阶层,公司老板用于商务之用(兼或家用)的。但是由于新天籁的外形设计更趋于年轻时尚,所以我发现更多关注此车的车友竟然都是30岁以下的80后朋友。
于是,基于上述定位,新天籁才采用了多连杆后悬挂(多连杆悬挂设计在这里很关键,它的优缺点不再复述,不懂的可以去查,总之高端商务车才会采用的),软弹簧,低底盘等一系列追求舒适度的设计。换句话说,设计者本就没打算让买这车的人去上山下乡的去旅游,或者塞满行李箱和后排座来拉货。
好,现在我们可以来说说塌屁股了,踏屁股的的判断标准要以离地间隙为标准,即车尾部离地间隙大幅低于车头视为塌尾。首先新车空载尾部很高,加满汽油就会下沉,但尾部离地间隙仍略高于车头部分,不塌。正常驾驶承载情况(车内4人,后备箱少量杂物,商用一般也就这样,一般接客户也不会后座挤仨人),车头车尾的离地间隙仍基本保持基本一致,还是不塌。当后座3人,后备箱满载时,尾部离地间隙大幅低于头部,看轮眉也能看出来,塌了。而且实话讲如果长时间保持下去的话,以天籁多连杆的设计和较软的弹簧加上路况不好就会出现不能恢复到位,这是事实,是不可避免的后果(弹簧秤用久了也不准呀)。但请大家再次注意此车的定位,那么你还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设计缺陷还是情有可原?!大家要清楚每一辆车都有它的特点用途,它所针对的路况,能上山下海满天乱飞无所不能的汽车还在科幻电影里呢,即使是现实状况下也没有人用奔驰轿车来拉煤。还要指出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几款与新天籁同价位的车(据我所知大多数还不是多连杆悬挂,具体品牌我不说大家也有数),如果在最后那种极端的承载情况下的表现绝对不会好过新天籁,不信大家可以多带5-6个朋友去试车或站在路边耐心看看来往车辆。
再来说一下底盘低,懂车的朋友都知道底盘越低行驶越稳定越舒适,衡量底盘低不低也要以离地间隙来说明。新天籁空载离地间隙是14公分(确实高于上一代),也基本符合同级商务车的高度。但正常承载以后就变成8-10公分左右了,基本和上一代承载后的离地间隙一样(低于其它同级车一些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新天籁根本不比老天籁高,老天籁磕底的地方新天籁一样磕。那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新天籁的弹簧和连杆臂调整的更软更偏向舒适了,所以满载以后的底盘离地间隙并不比上代好。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比较明白了,新天籁的底盘比其它车型低也是事实,但只要不是路况苛刻就没到开不了的地步。而且很多情况下的磕蹭车底与司机的驾驶技术和预判经验有直接的关系,这绝不是瞎话,我开第一辆日系车时一个月磕蹭了4次底盘,但现在我5年也没磕过一次底盘。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最简单的避免磕碰底盘的窍门:那就是不要激烈驾驶,随时随地慢起步缓加油轻刹车(这也符合此车的设计风格)。还有一个过比较高的沟坎方法:就是让车轮斜角度一只一只的过,不要两只前轮一起过(那是越野车)。
综上所述,所谓新天籁两大弊病不如说是两大特点,这两大特点也许并不适合你,但并不能因此说车就不好。我认为新天籁"塌"的好“低”的妙!否则就愧对商务B级车的称号!希望关注此车的朋友在了解这些情况后,跟据自身需要和实际路况来考虑选择吧,而真是需要经常走坑洼路面和装满货物的朋友还是放弃吧,天籁不是病车而是不适合你!
看到此处如果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就顶一下,让更多的想了解和购买天籁的朋友看到,如果觉得我说得不对也欢迎来指正,谢谢各位朋友。